学古典 即兴演奏
据我了解大多国内古典钢琴演奏者确实不会即兴。
但是欧美很多古典钢琴家是会即兴的,
所以他们很多人最后古典爵士两边玩。那我主要谈那些不会即兴的古典乐手。对于古典和爵士教育,可以这么用语文想,
- A一直在学习阅读朗读更加复杂困的篇章,练习阅读感情,不怎么研究曲子的理论问题,有些人甚至没有尝试过创作和即兴。这是很多古典演奏者。
- B一直在学习即兴演讲,需要学习大量的语法(爵士和声知识),努力扩展自己的语言风格,自己的梗。这是爵士演奏者
另外,因为爵士大多是小团队,曲式和理论方面都没有古典交响复杂,大家各自单打独斗,所以爵士乐手作曲也是非常普遍的。爵士大师里不作曲只玩别人曲子的是少数。说爵士乐手大家一般理解都是具备一定作曲能力的。但是古典的作曲现在在一般语境中和演奏者却是不同的分工和专业,这貌似是古典历史悠久,理论知识量大,更加工业化的表现。然后再加上中国的古典音乐教育相对还是有些落后的,欧美很多古典音乐学院都已经开始融入一些爵士的学习思想,而中国古典音乐学院很多老师对爵士还是个嗤之以鼻的态度,理解很肤浅,还过于自负,大多吃着公粮不进步,器乐演奏教育对和声的关注特别低。
很多人古典演奏长期这么学习下来,思维已经固化,我的很多同学以前学古典的,即使爵士和声都学明白了,很长时间即兴的句子也特别死板,不得要领,演奏巨多音符却没有故事,或者是很多背诵乐句往上砸,就像是拿各种文学名著的段子拼凑到一起写书一样。
其实爵士现在在某个层面看都有点也进入到死板的趋势,比如“bebop音阶”这个傻逼知识点,前人当作过度音的即兴演奏,被后人以使用概率高总结出这么个音阶,后人很多学习就是以音阶入手了,所有的音错误的以一个平等的状态被认知,而不是研究如何灵活使用和弦音,扩展音和过度音。效率是高了,但也造就一堆没特色的爵士演奏者。
我觉得即兴,看待角度很重要,首先是要心里有声音的动机,然后是发展故事,故事中不断尝试使用创新的句子,更会玩的,知道该什么时候破坏听众习惯,制造落差和反常来让人印象深刻。而错误的角度是,即兴一开始就开始撸各种对应和弦的音阶,模进,和弦分解,弹的东西都对,但是和主题在听觉上没有任何关联,也许技术好的可以吓唬人,但多听他几个曲子就很无趣了,说简单点,就是弹得东西出自手,而不是脑,更不是心。
中世纪以前,不少作曲者同时亦时演奏者。西方的乐谱在中世纪发展时比较简略,令演奏者有不少自由,文艺复兴时期演奏者在演奏键盘乐器时会跟据数字低音加上自己即时创作的乐句,有时甚至不依据任何默认的结构去即兴演奏。
不少演奏家,如擅长管风琴的巴赫,以能即兴演奏赋格曲而闻名。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不少协奏曲皆有华彩段落,这些段落通常作曲家会留白,容许独奏者自行发挥,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曾经和其它演奏家比赛即兴演奏的能力。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仍然有不少作曲家本身亦是即兴演奏的高手,李斯特在沙龙演出时,往往加上新的创意。 到了二十一世纪,不少艺术音乐都在积极开拓即兴演奏的各种可能.
13 thoughts on “学古典不会即兴演奏”
Hey! I understand this is kind of off-topic but I needed to ask. Shelbi Kalvin Zullo
不是所谓的学古典的不会即兴演奏,跟流派没半点关系。而是相对来说,我们中国普遍的钢琴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是很不健全的。起码半数以上的钢琴学习者,在一开始的基本功方面,因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原因,直接把路封死。被封死的路里面就包括了这个即兴演奏。一般正常的钢琴教学(指国外),极为重视乐理和视奏。这两者是即兴演奏的重要前提(仅仅是前提)。而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中国钢琴老师是不怎么在这两方面花费时间,并且教学方面也缺乏经验。我先从视奏说起。如果是盯着谱子视奏,那么训练出来的整个钢琴学习逻辑跟盯着手练出来的那种(后一种占据绝大多数)是完全不一样的。盯着手视奏,是中国部分老师要求学生做,也有部分学生在老师没有这样要求的情况下自己这样做了(老师未阻止。。。)。这样做有一些短期的好处,可以迅速的,在一节课上,把数量较多的短小的音乐片段,弹熟。然而问题是,乐谱不看,很多学到程度比较高的人,一旦离开老师,连最简单的曲子都无法单独做到了!随着程度的高深,曲谱的难度和长度也随之增加,仅仅依靠记忆手指动作,指法,来进行乐曲记忆的。最终形成的永远是自己熟练的几首曲目。并且,随着一段时间的不练那几首曲目,会迅速的遗忘,可以说几个月后就等同于白学了。为什么会在很多老师群体里出现故意推这种盯手的教法?短期利益。在家长面前,需要尽量快速的建立老师权威,这是一种非常便利的做法,如同上文,可以在一节课内迅速的练熟十几首曲目(虽然没有质量),对于不懂行的家长来说就好像这种老师很厉害。而家长一旦认可后,迅速的推销钢琴。。。。。。至于之后?买了钢琴巴不得赶紧离开别学了,谁管你以后的事情。一旦在一开始养成了盯手弹的习惯,那么就很难纠正了。。。。。。习惯最难改。视奏的话不一样,一开始就要求兼顾曲谱,甚至要求唱谱。可能很多人觉得唱不唱无所谓,唱谱实际上很重要。小孩子的心理活动你无法用语言去总结,如果不唱谱,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去认真去思考曲谱的音符是什么,而是想着我看到这个图形用什么动作去做。所以我个人经验的总结,别相信什么小孩子心里默唱的说法,就是唱出声音来,起码嘴巴唱出来他是看到了音符到底是什么。而不是单纯的只考虑了一个用的什么手指头。这样子的话,在一开始确实很慢,然而随着视奏的增强,乐曲来来回回就那么回事。再难能难到哪里去?所以到后面,视奏就是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容易。当然啦,一开始的时候老师无法建立权威,遇到不懂的家长,甚至会遭遇质疑。一节课才学1、2首曲子,能不能多点?类似这样子。视奏能力或者说视奏习惯训练好后,你的心思所思考的内容会更多,而音符指法,又可以由快速识谱而获得。也就是说,在最终,哪怕是长期的不训练某首单一曲目仅保持基本功的练习,是不会有丝毫退步的。我的个人经历来说,大概就是有些曲谱是5年以上没碰过,但是捡起来就是2天练回来,甚至超越以前的地步。这是视奏方面的问题。乐理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也很重要。乐理是理解乐曲理解乐谱的重要基础,没有乐理的话,那么无法独立学习乐曲(基本功建立了也没用),没有乐理,无法对即兴的一些曲谱定式进行总结分析。即兴演奏,实际上根本不即兴。只是把一些常用的音乐定式进行了强化记忆,形成相关记忆关联而已。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与学习,就不可能有这个能力。而市面上的很多关于乐理的学习,大部分属于坑钱。乐理是一个数据化,系统化逻辑化的教学。然而现状是很多的教学理论是碎片化,把一个系统掰扯成无数碎片,每一个碎片讲出无数内容,实际的能够解决问题的东西,根本不讲。不讲的是什么?相关内容的数学公式。是的,数学公式。乐理的所有内容,注意是所有内容,统统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可以计算的数学公式。而在实际的乐理教学中,有几个老师讲全了这些数学公式????真把这些公式搞定,大概也就是5页左右的内容。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定义,就可以有效的运用乐理解决问题了。除开这两点,还有基本功的问题。可以说的很直接,现在的很多学古典的,根本属于不会弹钢琴。学钢琴不是学几首曲子就算了。能弹曲子硬练总可以练出来。基本功,也不是看所谓的指法。而是讲究发力技术。正统的发力技术系统,是建立指尖到肩膀一整条的发力体系,以大臂,前臂,手腕,掌指关节,手指5个发力点构成。每一个发力点都拥有一种到数种发力技术。每一个发力技术叫什么?用哪里发力?以何种方式发力?平时怎么锻炼?演奏怎么表达?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速度,强弱,放松?问题就在这里了。去问问所谓的那批学古典钢琴的。相关的发力技术学了几种?能讲清楚一种发力技术的都少见。都在浑浑噩噩的学,而不问问自己学的是什么玩意。不会即兴演奏不就很正常了嘛。
这个是很正常的,大多数玩古典的乐手训练的是看谱能力和技术,脑子里并没有和弦概念和音级概念。奏完一首曲子,不知道曲子是什么调的,大有人在。
学古典音乐的演奏者,核心就是“如何把死人的艺术品表现得更好。”不会即兴,不奇怪。
学古典的哪有不会即兴演奏的,都会啊。你碰到的那些一定都是业余中的业余,更不可能是“高手”。我没见过不会即兴演奏的专业音乐学生。 即兴演奏是音乐上最简单不过的普通娱乐,区别只有思路多和思路少之分。
学古典的哪有不会即兴演奏的,都会啊。你碰到的那些一定都是业余中的业余,更不可能是“高手”。我没见过不会即兴演奏的专业音乐学生。 即兴演奏是音乐上最简单不过的普通娱乐,区别只有思路多和思路少之分。
就是他们太菜了。爵士乐的自由即兴的精妙、voicing的灵活多样、要求的脑子和反应等音乐素质岂是他们古典派天天照谱死练只会纠结这儿到底该强一点还是弱一点能领悟的?
李斯特貌似很会即兴演奏的。演奏会上美女一多,他就会来点炫技赢得无数尖叫。
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兴伴奏是需要专门去学的,当然现在的即兴伴奏弹流行的大师都是有古典基础的,他们技术是有的只需要变一下观念就行了
就和很多钢琴十级的人不会弹唱流行歌一样
因为古典演奏和即兴演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呀
古典音乐里标有华彩乐段可以有即兴发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部精力放在技巧和视奏上的古典乐手当然没有太多的精力练习即兴演奏